于右任|簡介

于右任 照片

于右任(1879-1964),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革命元勛、軍旅首長、教育舵手、新聞先鋒、詩壇祭酒、書法巨擘,一生傳奇,一代宗師。

于右任曾任南京國民政府審計院長、檢察院長等要職,隨國民黨退居臺灣。于右任早年系中國同盟會成員,民國成立之後長年在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尤擔任監察院院長長達34年。同時也是中國近代知名的書法家。

於四五十歲時所建立的魏碑書風,大氣沉雄,至其晚年融入懷素小草筆意,化方為圓,筆力蒼勁老健,字勢變化更見遒柔渾穆,氣宇開張,自成一體。右老人品、書品,及立德、立功、立言,擁三不朽德業,受到世人景仰。

海華堂長期高價收購于右任書法,誠心有信譽,歡迎與我聯繫。

于右任|生平

于右任,名伯循,字右任,以字行。陡西涇陽人,遷居三原。父新三公,母趙太夫人。于右任生於三原東關河道巷。

據牧羊兒自述:「我的故鄉是陝西涇陽斗口村,我于家的始遷祖,已不能深考。但住此必有很久的年代,所以鄉人稱為斗口于家。三原縣北之白鹿原,去斗口村約四十里,有一土坵,唐高祖獻陵也,陪葬者三十餘人。碑估售之市,有獻陵八種,即漢陽令于孝顯,燕圈公于志寧,明堂令于大猷,衮州都督于志微,共計于氏四碑,李氏蹶氏各二碑。我小時並不知此,靖國軍時,三原學者問我與此碑關係,我答先人無任何傳說,于姓本來不繁,在清朝中葉,尚有五家,回亂后只有三家。我生在三原東關河道巷,又在三原讀書應試,因此就著籍為三原人了。」

于右任是清朝光緒年間舉人,1904年因刊印《半哭半笑樓詩草》譏諷時政被三原縣令德銳和陝甘總督升允舉發,遭清廷通緝,流亡上海,遂進入震旦公學。震旦學院肄業。同年4月到達日本,加入光復會和同盟會。

于右任亦是知名辦報人士,報刊活動主要在1907年到1912年民國成立前5年當中。其中與1909年開始連續創辦三份報紙:《民呼日報》、《民籲日報》、《民立報》被稱為『豎三民』。

 1907年,於上海四馬路群學社書店創辦大型日報《神州日報》,雖未聲明是革命派言論機關,但實際上革命傾向非常明顯。創刊後僅80天,因鄰居失火,殃及報社,編輯、印刷、營業部均被燒毀,于右任無力恢復,自行辭退。離開後經幾個月的籌備,1909年5月15日創辦《民呼日報》,由於負面報導很快遭到清廷控告,被逐出租界,被迫停刊。停刊兩月後,於右任在法租界創辦《民籲日報》。很快由於報導時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遭朝鮮人安重根刺殺事件傾向性明顯遭到日方抗議,租界當局於1909年11月查封了《民籲日報》。後在沈縵雲資助下與1910年10月創辦《民立報》,積極宣傳民主革命。

1947年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于右任投票

中華民國成立後,任臨時政府交通部次長。1917年響應孫中山護法運動,成立陝西靖國軍,任駐陝總司令。1922年創辦上海大學。1924年出席國民黨一大。年底陪同孫中山北上赴京。 

1926年,代表中國國民黨赴蘇聯促馮玉祥速回國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馮玉祥由蘇俄回國,督率所部橫越朔漠,經過寧夏,進入甘肅,以孫良誠為援陝總指揮。于右任先由五原起行,兼程回陝西收集國民二軍及國民三軍餘部,組成聯軍,率領7個師大軍,東進援救陝西。

國民政府北伐統一全國後,于右任歷任審計院、監察院院長,是國民政府重要決策人物,前後共任監察院院長34年。

1932年秋,籌備建設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並就任首任校長。

1948年4月19日,在當年3月的總統選舉過後,曾參選副總統選舉,然而根據當時的國民大會秘書處所公布副總統候選人簽署代表人數:于右任獲得512票的簽署支持,僅次於孫科。在4月20日下午的首輪投票中,于右任只獲得了493票,卻在同時競選的六人中排名第四,而無法進入第二輪投票。 

1948年6月,于右任當選為監察院院長,劉哲當選為副院長。

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居台灣台北市青田街官邸。于右任寓居臺灣十五年,台灣書法風氣首次出現碑學壓倒館閣帖的趨勢。

1962年1月12日,于右任日記寫道:「我百年後,願葬於玉山或阿里山樹木多的高處,可以時時望大陸(旁邊自註:山要高者,樹要大者)。遠遠是何鄉,是我之故鄉。我之故鄉是中國大陸。」

1964年8月12日,于右任因病於臺北榮民總醫院住院治療,後於11月10日20:08病逝,墓位於台灣陽明山國家公園巴拉卡公路上。

 
于右任 對聯 書法 收購 字畫 買賣 拍賣

于右任 草書 書法 對聯

于右任 書法 收購 字畫 買賣 拍賣

于右任 書法 〈為萬世開太平〉

于右任|太平老人

于右任早年於上海主辦《民生報》時,曾於坊間書局見新出版的中國地圖竟以日本繪製之圖為藍本,將“北抵韃靼海峽,西南至朝鮮半島,西則俄之西伯利亞”間之海面稱為“日本海”,大為憤懣,便於1943年3月15日發表《太平海》專文嚴予指正,文中指出所謂“日本海”的範疇,僅沿東一線附接日本,若以此為名,則“隱然成為日本之內海”。于右任遍閱古籍史料,取“大洋海即東洋大海,又名太平海”論點,主張將“日本海”正名為“太平海”,以寓“萬世開太平”之意。自此事起,于右任自號“太平老人”,並特請楊千里刻為朱文印。傳世的于老書跡,鈐有“太平老人”印者,集中於抗戰末期1948年至勝利之初的1950年之間,此時期正值書法創作重要轉折時期,且用印時間短暫,內文「為萬世開太平」出自北宋張載《宋元學案·橫渠學案》。

于右任|在台灣的足跡

▄台北市仁愛路與敦化南路交叉處的仁愛圓環設有于右任銅像,後來在陳水扁市長任內藉元宵節燈會布置之便破壞銅像基座,並以此為由遷移至國父紀念館。

位在基隆市的崇右技術學院為于右任所提議創設,並於1964年開始招生,學校名稱有崇敬于右任之意涵。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是國民政府遷臺之後,在臺灣本地創設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展覽內容以中國歷史文物為主。博物館建立之初,館方邀請于右任題「國立歷史博物館」,84歲的于右任亦寫下〈國立歷史博物館建館記〉贈予館方。1961年在教育部的指定下,館方增設「國家畫廊」,為臺灣舉辦國家級展覽及展出近代書畫作品的重要場所。此畫廊匾額亦為于右任所題,目前仍高掛於二樓展場。

▄二二八公園的倉海亭 為了紀念國父及開臺先賢鄭成功、劉銘傳、丘逢甲、連橫四人,臺北市政府1964年在新公園(今二二八公園)興建五座古典式亭閣,分別命名為「翠亨閣」、「大木亭」、「大潛亭」、「倉海亭」及「劍花亭」,取自五人的名諱字號,並且邀請于右任、梁寒操、阮毅成、李漁叔、林熊祥、螘碩、劉太希等名家大師寫匾題聯。紀念丘逢甲事蹟的「倉海亭」,匾額即為于右任題字,書風跌宕雄邁。涼亭懸掛的對聯同為于右任所作,云「耿耿孤忠,為民族復興鬥士;崢崢大筆,亦詩壇崛起人豪。」于右任以「耿耿孤忠」形容丘逢甲在清廷簽訂《馬關條約》之後,選擇成立「台灣民主國」和日軍對抗的勇舉;而「崢崢大筆」則呼應梁啟超對丘氏的稱許:「若以詩人之詩論,丘倉海其亦天下健者矣。」

▄鼎泰豐
「鼎泰豐」原為油行,1972年後才改賣小籠包及麵點。1958年創立「鼎泰豐油行」。楊秉彝央請同鄉監委向監察院長于右任求字,得來一幅「鼎泰豐油行」招牌。

▄國軍英雄館
國軍英雄館於1960年落成啟用,為國防部提供軍人及其眷屬住宿的旅社。1981年揭幕啟用的新館保留下于右任為旅社題的「台北國軍英雄館」

▄胡適公園
1962年,新文化運動重要領袖暨臺灣最高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病逝,選擇鄰近中研院院區的林地為墓園。1974年墓園增闢為「胡適公園」,在胡適墓園旁側,立有臺灣藝術家楊英風所塑的胡適銅像,下方的「胡適之先生像」一題,為于右任手書。

▄帕米爾公園
在國共內戰的動亂時期,400多位軍人及其眷屬選擇追隨國民政府,由中國西北部撤退,跨越新疆地區及帕米爾高原。面臨高原上結冰寒冷的嚴峻氣候,這群軍人也未曾放棄過希望,途經巴基斯坦、印度及南洋地區之後,最終抵達基隆港,在臺灣落腳。于右任讚佩其事蹟,為他們在1950年成立的同志會命名為「帕米爾齧雪同志會」,用「齧雪」表揚軍人從未動搖的忠貞,稱其如漢朝蘇武的氣節,寧可在酷寒的北海牧羊19年,也不願向匈奴屈服,始終堅守回鄉的決心。 當年歷經風霜來臺、同為「帕米爾齧雪同志會」的李建春,在今陽明山萬溪道路旁見到一處山林幽境,開墾為「帕米爾公園」,保存于右任贈與同志會志士的題字石刻,並自建文物館收藏此事蹟史料。  

于右任|墓園為市定古蹟

于右任先生墓園獲新北市文化局古蹟審定會議通過列為市定古蹟,積極的整修及復原于右任墓園;未來進一步規畫草聖碑林,打造書法文化園區,為新北市及台灣增添世界級的人文景觀。于右任墓園沿山勢興建一四三階的三層墓園,還有故總統蔣中正、行政院長嚴家淦聯名褒揚令,以及石匾、石獅和孫科題字的涼亭「仰止亭」。 

于右任有草聖之譽,他的墓園位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管轄範圍,行政區卻屬新北市淡水區。新北市古蹟審議委員會以于右任是開國元勳、清末革命家、新聞工作者、詩人、書法家,且曾擔任過監察院長,一生成就卓著,加上墓園環境特殊、形式肅穆壯觀、碑刻書法都是上乘之作,一致通過指定古蹟。2012年新北市政府邀專家學者會勘,認定右任先生成就卓著、墓園形制恢弘,決議列為市定古蹟。

作品一覽

于右任 書法 橫 字畫
于右任 書法 草書     于右任 書法 拍賣 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