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幽默的語言學者

林語堂(1895年-1976年)

中華民國文學家、發明家。福建漳州龍溪人,生於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基督徒,乳名和樂,名玉堂,後改為語堂,聖約翰大學英文學士、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曾任北京大學英文系教授、廈門大學文學院院長、南洋大學首位校長。最後定居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

1940年和195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林語堂一生著述頗豐,在文學、語言學、歷史和中外文化交流等眾多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是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

1966年在台北陽明山,林語堂親自設計建成了自己的小別墅,取名“有不為齋“,寓意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林語堂 照片 海華堂

林語堂 照片

林語堂與廖翠鳳 照片 海華堂

林語堂與廖翠鳳

林語堂小軼事

祖籍福建省漳州府的他曾經說過:「人家不覺得我是外省人,我自己也不覺得我是外省人,或許有時候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語言是有親切感的。」林語堂認為語言亦是省籍區分的一大因素。林語堂曾寫下《來臺後二十四快事》一則是:「初回祖國,賃居山上,聽見隔壁婦人以不乾不淨的閩南語罵小孩,北方人不懂,我卻懂。不亦快哉!」,另一是「到電影院坐下,聽見隔座女郎說起鄉音,如回故鄉。不亦快哉!」

《語言、方言與母語》.文興書局

林語堂 文稿 信 書法

海華堂高價現金收購林語堂書法及文稿,歡迎與我們聯繫,專業可靠,老字號,可以到府看。

林語堂 手稿 書信 書法 收購 價格 拍賣 海華堂

林語堂故居位於士林仰德大道陽明山,於1966年林語堂返台故居,結合中國四合院及西方美學建築了洋房,白牆藍瓦,迴廊拱門。「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

林語堂著有《信仰之旅》,在中西文化融合貫通的基礎上,不斷深化著對基督教信仰的理解。林氏曾說:「在耶穌的世界中包含有力量及某些其他的東西—光的絕對明朗,沒有孔子的自制,佛的心智的分析,或莊子的神秘主義。在別人推理的地方,耶穌施教;在別人施教的地方,耶穌命令。祂說出對上帝的最圓滿的認識及愛心。耶穌傳達對上帝的直接認識及愛慕之感,而進一步直接地並無條件地把對上帝的愛和遵守祂的誡命,就是彼此相愛的愛,視為相等。如果一切大真理都是簡單的,我們現在是站在一個簡單真理的面前,而這真理,包含有一切人類發展原則的種子,那就夠了。」

林語堂|文學大家 生平
  •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
    林語堂生於大清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父親是林至誠牧師,有9個小孩,林語堂排行第5
  • 1912年
    林語堂在上海聖約翰大學學習英文
  • 1916年
    獲得學士學位,畢業後於清華大學英文系任教
  • 1919年
    赴哈佛大學文學系留學
  • 1921年
    獲比較文學碩士學位,接著他前往法國為YMCA(基督教青年會: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同年轉赴德國攻讀語言學,先入耶拿大學,後轉入萊比錫大學、師從孔好古
  • 1923年
    以《古漢語語音學(Altchinesische Lautlehre)》為博士論文獲該校博士學位,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和英文系主任
  • 1924年
    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
    5月將英文的「humor」譯為「幽默」,有人說這是中文「幽默」一詞首次出現,其實並非如此,這只是首次把英文中的humor對譯為中文中的「幽默」。
  • 1926年
    出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同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到武漢任中華民國外交部秘書。隨後的幾年當中,他創辦多本文學刊物,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調」的小品文,對之後的文學界影響深遠。
  • 1930年
    林語堂所編著開明英文讀本,與張其昀所編初高中地理和戴運軌所編著初高中物理教科書鼎足而立,成為全國各校通用之教材。
  • 1935年
    在美國用英文撰寫《吾國與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1935年)、《京華煙雲》(Moment in Peking,1939年)、《風聲鶴唳》 (1941年)等作品。《吾國與吾民》介紹和譯述中國的傳統思想、哲學和文化藝術,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性格、精神作出了敘述,為當代歐美人士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著作。他的許多著作都被再翻譯成其他語言,作品風行各國。《生活的藝術》更是所有著作中,譯本最多,銷路最廣的作品。
  • 1944年
    到重慶講學
  • 1947年
    林語堂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後到巴黎寫小說《唐人街家庭
  • 1947年
    有鑑於那個時代的中文檢字技術不夠發達,學術界普遍不滿意康熙字典之部首檢字法,乃傾家盪產全心研究中文檢字法則,歷經「漢字索引制」、「漢字號碼索引法」、「國音新韻檢字」、「末筆檢字法」、「上下形檢字法」等,終在1947年,發明了「明快中文打字機」
  • 1948年
    返回美國從事寫作
  • 1952年
    「明快中文打字機」獲美國專利,歷時長達六年半。「上下形檢字法」後來也用於《當代林語堂漢英詞典》,並曾授權神通電腦作為其中文電腦之輸入法,神通電腦稱其為「簡易輸入法」
  • 1954年
    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受聘擔任首任校長,但後來由於經費等問題,與南洋大學董事會意見不合,在大學開學前離職
  • 1966年
    定居台灣,論古說今的雜文後來收集在《無所不談》一集、二集(1967)中
  • 1967年
    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
  • 1975年
    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
  • 1972年
    1972-73年被國際筆會推薦為當年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 1976年
    在香港逝世,同年四月移靈台北,葬於台北陽明山仰德大道林語堂故居後園中